認識熱傷害及急救五步驟「蔭涼、脫衣、散熱、喝水、送醫」
引用
列印



【認識及預防熱傷害】
炎炎夏日, 6大高危險族群需加強預防熱傷害:嬰幼兒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、戶外工作者、運動員、高溫高濕環境工作者等族群。
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可分為幾類:熱水腫(Heat edema)、熱痙攣(Heat cramps)、熱暈厥(Heat syncope)、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及最嚴重的熱中暑。過度的高溫可能造成心血管、腦血管及呼吸性的病因所造成的猝死,熱壓力相關的慢性健康損害,也可能表現在生理功能、代謝過程和免疫系統的傷害上。
當發現出現熱傷害徵兆時,如體溫升高、皮膚乾熱變紅、心跳加速,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、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神智混亂、抽筋、昏迷等症狀,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、設法降低體溫(如鬆脫衣物、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)、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,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。
夏日高溫預防中暑 3要訣『多喝白開水、保持涼爽、提高警覺』,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,避免熱傷害。
當熱傷害真的發生的時候,保持冷靜且理性的態度協助患者,立即實施急救五步驟:「蔭涼」、「脫衣」、「散熱」、「喝水」、「送醫」,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。
參考附件:由國民健康署提供「預防熱傷害撇步123」及「熱傷害自我保護懶人包」、「熱傷害急救5步驟懶人包」供民眾參考。
